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时间:2024-02-17 14:32:04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本文共2495字]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上,是闽都文化传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因街区至今完整保留着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已逐渐消亡的古代城市里坊制度格局,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街区内现存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近代名人聚居地”,这里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旭、林纾、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郁达夫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同时,三坊七巷还是“闽台渊源彰显地”,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整体性的涉台文物建筑群,共有26处古迹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涉台文物目录。

经过近几年的保护修复,三坊七巷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休闲、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园林山水、名人故居、文物古建、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曾先后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并于201211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0-2012年,三坊七巷连续三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现在的三坊七巷已成为了福州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一、恢复坊巷格局,重现历史风貌

    三坊七巷的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浓缩,充分体现了福州爱国与忠义,开放与兼容,开创与进取、崇文与重教的城市人文精神。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修复,对传统小园林的整治与充分利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特色,凸显其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二、传承民间习俗,弘扬本土文化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书香文化、传统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体验本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载体。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手工艺入驻南后街。目前,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寿山石刻、油纸伞、裱褙、糖画、书坊、微雕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已相继入驻;并在叶氏民居集中展示福建省门类最为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互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欣赏;二是以还原三坊七巷历史风俗为重点,结合每个福州的民俗节日,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摆塔、九九重阳登高、拜月、妈祖巡游等;在平常周末,还安排民间折子戏专场演出,举办越剧纳凉晚会、周岁祈福典礼、喜娘大赛等,实现了民俗文化活动常态化,使三坊七巷逐渐成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平台;三是还原了南后街的原有商业街市功能,通过优惠政策使“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聚成堂”书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永和鱼丸”、“鼎鼎肉松”等原来的老字号陆续回归。

三、践行先进理念,打造特色场馆

三坊七巷积极践行当前国内外城市博物馆保护的先进理念,对三坊七巷进行完整、活态地保护和展示,探索新型城市社区博物馆形态的发展之路。2011824日,福州三坊七巷生态(社区)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座已建成的社区博物馆,由“一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24处展示点”组成,是福州最大的文博展馆聚落。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形态,将传统博物馆的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代社区的发展等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利用三坊七巷平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引进项目落地,营造休闲氛围

    随着三坊七巷文化项目、创意产业的兴起,不断吸引兼具展示功能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名人会馆、各类文化创作基地等项目落地三坊七巷,如林飞寿山石工艺展示、尉晓榕中国画创作与学术交流会所、黄春平航天展示中心、唐国强艺术沙龙、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协会等文艺创作基地。同时景区还引入了兼具文化展示与休闲功能的茶文化、酒文化、乐器教学等各类会馆,还有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建设了3D影院、宫巷、黄巷特色客栈等项目,培育景区文化品质,营造休闲氛围。

 五、景区全面升级,完善硬件设施

自启动5A创建工作以来,三坊七巷严格按照5A标准,开始了景区的全面升级,对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改与完善:包括南北口游客中心的建设与服务配套;景区停车场的改造与提升;周边交通秩序的规范;外立面、电线电缆、路面、坊巷、夜景灯光、功能性设施、游客休息设施、景区周边景观的集中整改;黄包车、电瓶车、单兵警用巡逻车、旅游观光专线等特色交通方式的增加;星级旅游公厕的改造;景区分类垃圾桶的更新;景区标志牌的维护;景区外部交通标志牌的建立健全;多语种自助语音导览器与无干扰讲解器的升级;通讯与邮电服务的提升;三坊七巷、乌山、林则徐纪念馆旅游资源的整合;主题旅游线路及景区精品旅游线路的设计;景区卫生环境的整改;安保力量的增加等。

 六、围绕服务品质,提升软件水平

三坊七巷在着力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细微化服务,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为目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高质量服务队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如组建了由专职讲解员、兼职讲解员以及志愿者讲解员组成的景区讲解队伍,并聘请了福州民俗专家,古建专家以及从事文保单位修缮工作多年的人员等为景区高级讲解员,以满足高规格接待的要求。

 七、扩大文化宣传,加强旅游营销

为提升景区知名度,景区自主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景区宣传资料,并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景区论坛、景区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扩大景区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资源,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景区。为进一步加强景区旅游营销,三坊七巷积极探索与在榕旅行社、酒店、景区的多方合作;加入省旅游局牵头成立福建品牌景区营销中心,借助其强大的营销资源,有效拓展景区客源市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营销策略,组织专人赴主要客源地举办旅游宣传推介会,扩大景区旅游辐射区域;同时邀请主要客源地各大组团社的踩线团来我景区踩线,积极推广景区的多条特色线路,为景区争取更多的旅游客源。

   未来,三坊七巷将以绝版千年坊巷格局、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以及山水园林风貌为框架,以明清院落、名人宅邸、安泰河、文博场馆等为载体,以名贤、节庆、宗教、科举、国学、民俗、海军、建筑、园林、民居、古城、商贸、社区、翻译、文学、官宦、船政、书香等多元文化为精神灵魂,将其打造成为“和谐的生态社区博物馆”、“一流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魅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本文共249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