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四大冲击及对策》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必须从制度上给予保证。然而我国在规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制度缺陷,亟待引起重视。
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污染。我国一些生态旅游风景区受到工业污染的程度比较严重。据有关方面报导,昆明滇池、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国家著名生态旅游风景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形成沿江段污染带。
二是自然保护区职责难以履行。部分自然保护区工作运转困难,表现在资金缺口大,谋求发展的途径少,管理能力缺乏,与此相适应的保护、科研、宣传力度有限。同时,一些地方的自然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矛盾。
三是开发方式粗放。许多地区,特别是新旅游区在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的情况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四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近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部分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遭到破坏。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对策建议:
一是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具体到旅游资源开发中,从构造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运行机制入手,构造与再生产相关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强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动力制导系统。
二是征收环境补偿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体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而后有计划地集中使用这部分资金,落实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设立区域生态示范工程,逐步恢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三是旅游开发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要融为一体,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对高品位资源,要通过价格约束机制来限制客流量,以保持其具有完全的更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