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打好五张牌 走实振兴路 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彝乡

时间:2024-02-17 14:07:25
打好五张牌  走实振兴路  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彝乡[本文共5151字]

打好“五张牌” 走实振兴路

**县***乡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彝乡

**县***彝族乡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义市相连、与广西百色的西林县相望。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7个村(居)委会,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9年末全乡总户数**9*户,总人口**5**人,其中,少数民族4**9人,占总人口的37.3%。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政府以建成“生态家园·美丽彝乡”为目标,着力打好“民族、生态、旅游、扶贫、党建”五张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会治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巩固提升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云南省卫生乡”等荣誉称号;法湾村委会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云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大补懂和小寨村被评为“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

打好“民族牌”,筑牢立乡之本。***是全市典型的彝族乡,民族是彝乡的立乡之本。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事业发展,一方面通过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凝聚合力,打好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全乡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全乡民族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一是多方面争取投入支持。****年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到***彝族乡调研工作,对***彝族乡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省、市、县民宗委多次到***彝族乡指导工作,并先行投入**4*万元支持***彝族乡民族特色乡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乡整合资金*7**万元实施民族特色乡建设项目,共建设大补懂村、小补懂小寨村、下海子等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其中大补懂村、下海子村先后建设成为省级文明村以及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乡实现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民族文化产业不断向外推广,彝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二是全方位保护民族特色。***彝族乡有保存完好的彝族民族传统文化,凸显出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但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发展传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很多民族、民族、民风文化逐步淡化,有的原生态民族传统甚至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自****年起,乡党委政府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组建民族文化保护专班,对现存的彝族文化进行挖掘保护,累计投入***余万元建成彝族十月太阳历纪念台、彝族刺绣工坊,在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特色项目的同时,也为彝乡人民增添了致富渠道。目前,***乡彝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灵崇拜,祭山、祭水、祭火、祭牛、祭五谷、祭寨门的“三拜六祭”传统得以传承;有记录天文历法的彝文典籍《玄通大书》、彝文石碑石刻、彝族刺绣、彝族民俗歌舞及彝族农耕文化得到挖掘保护。其中,彝族文献资料保存者毛炳才、彝族服饰传承人韩福秀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彝族服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婚俗等**项被列为县级非遗保护名录,戈丫彝文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彝族把式舞和箩箩舞得以很好传承,其中,箩箩舞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是抓重点突出民族元素。***彝族保留大量的“翘角房”,房屋结构为石木结构,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但大多年久失修,逐步消亡。对此,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打造全域旅游的机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民族元素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的同时,与危房改造工程同步推进,对大补懂村、小寨村、白石岩村、***村等重点村的房屋进行修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按照修缮加固方案,保留原始瓦屋面,对破旧瓦片进行更换处理,保留瓦屋面翘角,使用钢架对房屋内部构造柱进行改造,房屋外墙喷绘以红、黄、黑为主的彝族特色图案。通过特色民居的改造,既保障了房屋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民居建筑,又突出了民族元素,在全乡营造出良好的彝族文化氛围。

打好“生态牌”,提升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后发优势。乡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精心规划推进全乡人居环境提升,倾力夯实***乡绿色生态发展的基石。一是加大力度优环境。紧紧围绕“一条路一个花带、一个村一个花园、一户人家一幅风景”的目标,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分散、小型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新模式,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构筑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全乡配备5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79只,聘请保洁员*4名,采取“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乡处理”运转模式,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以“七改三清”为重点,向“脏乱违”集中亮剑,发挥“小手拉大手,大家齐动手”带动作用,以“四有五净一规范”为标准,开发*4*个公益性岗位对各村进行保洁维护;为推动农村环境全面提升,让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具有可持续性,对全乡实行收费保洁制度,人均年收费**元,政府人均补贴**元,用于垃圾清扫清运、环境卫生保洁等,逐步实现全乡辖区内的5*个自然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构建生态文明彝乡“新风貌”,打造彝乡人民干干净净奔小康的“新气象”。二是严守环保“警戒线”。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筑牢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从源头上控减污染、保护环境。投资3**余万元,建成占地****平方米的垃圾热解炉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4吨,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同时,将人居环境、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指标作为乡年终考核重点内容,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使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发展的重点转到以绿色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上来,实现了生态保护常态化管理。三是退耕还林打造万亩桃源秘境。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生态效益补偿、林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并重,用活用好退耕还林政策。乡党委政府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情况下,对全乡坡度大于*5度的耕地进行流转,实施退耕还林,***9年——****年,全乡争取退耕还林项目,种植野山桃75**亩,打造彝乡万亩山桃赏花迷境品牌,美化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有助于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在桃花花期可吸引游客赏花游玩,促进游客消费,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四是彻底推进厕所革命。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要求,对“厕所革命”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将厕所革命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每天对各村(居)委会的推进情况进行汇总、排名、通报,对倒数一、二、三的村委会联系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在疫情期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大量滞留在家,乡党委政府把握时间节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厕所革命”,仅*月、3月全乡“厕所革命”就完成任务数的**%,工作进度大幅提升。截止目前,市县下达全乡厕所改造任务*37*座,目前全乡已完成厕所改造**4*座,完成任务数的**9%,完成全乡应改厕的75%,部分村庄厕所革命完成率达***%。

打好“旅游牌”,转变致富思维。发展乡村旅游是让彝乡群众从脱贫到致富的一条新路径。***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有浓郁朴实的民族风情,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经济优势,是***乡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乡党委政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好旅游牌,全乡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态势。一是精心谋划树品牌。以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和“绿色生态靓丽名牌”为抓手,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彝乡生态旅游产业链,积极申报国家级“民族特色乡”,推进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和“**县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通过抓实生态建设工作,打造生态美、打造“人类健康生活目的地”,努力实现彝乡“生态振兴”,大补懂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市级文明村;世界山峰之都——那色峰海荣登“***7年中国避暑名山百佳榜”,入选《世界旅游之最》,那色峰海核心景区被推向世界旅游层级,品牌的力量越来越强。二是打好以节促旅牌。彝乡人民彝语交流使用率高,重大节庆日着民族服装,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热情好客,每年祭山、火把节群众盛装跳着把式舞场面壮观热闹非凡,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连续3年举办“穿越世界山峰之都——那色峰海”千人徒步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汇聚一堂;通过举办“帐篷节”“窝婆麦”彝族杀猪饭、插秧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不断扩大***彝族乡的知名度,逐步积累人气;在易地搬迁点白石岩村发展周末经济,与各知名企业共同筹办业主答谢会、那色农特产品推介会等,吸引八方游客,形成良好的经济带动效益。****年,全乡吸引游客**万余人次,全乡共开起农家乐4*户,农家客栈73家,年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当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三是发挥人文底蕴作用。民族特色是***乡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亮点,《玄通大全》、彝文石岩书法、原生态舞蹈《箩箩舞》等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为全乡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品旅游景点,有效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乡党委政府充分用好用活现有民俗资源,通过培育带动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民族刺绣、歌舞等旅游增长点,打造村旅游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寨。依托知名度日益提升的那色峰海景区,在大补懂村开展“览那色峰海、食那色佳肴、品那色香酒、赏那色歌舞、宿那色小院、观那色星空、享那色氧吧”体验活动,让游客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同时,由乡党委政府牵头,与上海市、沾益区等服装企业对接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对全乡7*余名绣娘进行集中培训,围绕民族服饰制作基本常识、服饰创新与设计、圆绷的使用、绣花针的运用、平绣、条纹绣针法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辅导,提高彝族刺绣水平,让乡土刺绣走出大山,融入都市时尚殿堂,促进彝乡人民增收致富。

打好“扶贫牌”,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危房改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一是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实施光伏提水项目,建设覆盖全乡7个村(居)委会的集镇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全乡一万余人口历史以来靠天吃水的难题,圆彝乡人民多年夙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投资****万元,实施那色家园、白石岩两个易地搬迁点,实现57户*94人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推进通自然村、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庭院硬化,实现了通乡、通行政村、通自然村、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庭院”六个***%硬化。投资****余万元实施城乡公路板旧线提质改造工程,保障全乡人民能够出行便利,投入**.4万元养护辖区农村公路*3*公里,养护率达***%。二是危房改造使民安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聘请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全县“4类重点对象”房屋进行科学、客观、精准的安全等级鉴定,精准锁定全乡C、D级危房3**户,制定“一户一方案”,并将改造名单在村民聚集场所进行了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实施,真正做到“应改尽改”。施工过程中严把施工质量关,明确改造标准,做到改造一户,合格一户。对危房户的内部环境进行统一要求,对“三黑两板”即黑板壁、黑墙壁、空楼板、毛墙毛地板进行维修和粉刷,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漏一户,如期完成3**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农户住房安全稳固问题同时要求各家各户做到干净整洁,村庄面貌得到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三是重点突出产业支撑。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通过“旅游+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先后建设了那色家园、小板田等*个“一窝蜂”养殖基地,引进**县芭蕉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全乡***余户贫困户签订合同,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管理、公司回购,最终达到贫困户分红增收的效果,带动了全乡***户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在木星村委会梳车黑村、***社区安吉村、小新寨村委会白石岩村建设三个养殖基地,通过企业与乡、村两级扶贫公司实现平台联建,采取订单饲养资源联合与订单保底收购利益联结模式,逐步实施规范化、规模化那色土鸡林下养殖。目前,三个集中养殖基地全部建成,****年出产土鸡*万羽、土鸡蛋5万枚,“那色土鸡”品牌效应初见成效,线上线下双联动和订单保底等方式促进销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发展生态种植产业,****年在老寨村委会的木马甲村种植5**亩生态有机水稻、安木勒村委会羊洞脚村种植***亩的脐橙、安木勒村委会种植三叶青***亩、地安村委会种植吴茱萸***亩,特色种养殖业在***彝族乡已经初成规模。为拓宽那色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乡党委政府结合“三个组织化”,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年4月,在**县彝族特色街挂牌运营那色特产销售中心,对全乡农特产品进行集中销售,累计签订认购协议销售额达4*万元。****年7月**日,与昆明市篆新农贸市场合作,开设消费扶贫实体店,依托农村淘宝,进一步优化销售渠道,促进特色农产品消费,带动农民增收,为彝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无缝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好“党建牌”,坚定群众路线。党建引领是关键,***彝族乡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建强基层党组织,促进党员队伍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总支注活力,增强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选好“带头人”,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立*个乡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培育引导一批“致富能人”“创新能手”吸纳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选配年轻干部充实基层组织,选派村组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党员、大学生村官、机关青年党员进入党支部,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问题。***9年选配3名党总支书记、*名主任、*名副主任、*名监委会主任(最大*7年,最小97年),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二是支部添活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机制,进一步夯实发展基层基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明确要求乡党政班子成员每月走访群众不低于**户,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用真心掌握实情,用声音宣讲政策,用智慧出谋划策,用诚心调解纠纷,用真情帮民致富,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平台,构建起惠民服务网络;抓好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高学历、政策熟的优势,建立支部微信群协助抓好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对全乡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帐,做到了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三是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落实好“三联三争、三个组织化”的红旗村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让绩效考核与工作业绩挂钩,有效激发了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增强村干部的工作荣誉感和责任感。创建达标党支部**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选派*9名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党总支下属的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党建信息员),引导好、组织好支部正常开展活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议事,使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提高组织活动的效果,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打好五张牌 走实振兴路 多措并举建设美丽彝乡[本文共515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