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对于雾霾天气的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24-02-17 14:21:34
对于雾霾天气的思考(精选多篇)[本文共9422字]

第一篇: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自然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摘要:雾霾天气是最近中国很多地区普遍出现的问题,其中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已经生活便利导致污染气体排放过度,造成环境问题。这也突出了自然辩证法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人工自然。根据自然辩证法,人类只有在充分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利用好和创造好人工自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工自然环境污染

最近的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例如杭州等(推荐访问:www.)地区连续几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有的地方达6级,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专家认为,触发雾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天气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污染的加剧。而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一些污染等负面影响。

一、 雾霾形成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般来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空气的气压低,空气不能流动。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再加上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城市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成为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还有包括工厂制造出的工业废气污染,以及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有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雾霾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污染物的持续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也是这次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虽然说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城市容纳人口较多,所以拥有大量的汽车在城市里通行,大量汽车行与城市内,造成尾气排放量依然很大,所以这种污染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恩格斯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人类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他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的”[1]。自人类的产生开始,自然就不再是完全的天然自然。 而是不断被人类影响和改造下的自然。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影响着自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也指出“我们如

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远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2]。现实的各种科技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污染的出现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必然产物。现在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实实在在地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过的自然。

二、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反映。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则是通过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从而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随着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3]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也与时俱进。根据自然辩证法,我们可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三重:第一重是人将自然界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第二重是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最后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人们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来发现和解释自人界的规律性与整体性,从来利用所有发现来更好的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作为研究的对象。

另一方面,通常所说的人工自然是指人利用或改造自然后的自然,创造出自然本身所不存在的人类技术和文明。这种改造的结果包括人工生态系统,比如说人造森林,人造牧场、农田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场,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或者是人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通过技术从而制造出各种物品,比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各种制成品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等。人工自然的产生是必然的,自人类产生开始,人类的活动就时刻影响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再者人类只有通过改造自然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即使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有着重大的影响,自然的天然性依然存在,永不改变。这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达不到的范围或人类还无能为力的地方;而且,在人工自然中,各种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律性依然会起着主要作用。尽管人工自然不断扩展,人类生活还是离不开自然,人无法改变自然的规律性,人类活动的前提还是遵循自然的规律性。人们在改在自然的过程中,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在中,如果处于盲目状态而不顾及自然规律就要以巨大的破坏作用对人类进行报复,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便是自然界对人类报复的具体表现。

人工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建议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 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 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渗透到自然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

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所以自然不再只是自在自然或者说是天然自然。同时,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工自然是人工性和自然性的统一。这是人工自然的辩证本性。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 ……此处隐藏4410个字……p>

自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开始走向极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便利,各种工厂废水废弃肆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征服奴役自然的有力武器。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强大力量之一。造成这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正在于忽略了自然的客观性这一事实。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这种依存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的认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自觉去认识

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利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第五篇:形政课雾霾天气的思考作业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雾霾天气的思考

面对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造成的严重大气污染,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方式亟待改变。我国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

二、急切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重经济轻环保,急切追求经济利益,立足于本地当前利益,不顾人类长远发展。

三、是环境执法问责不严。近些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但是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牺牲环境追求更高效益。

四、是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目前,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在多个部门,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统一监督职能仍需加强。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地方环保部门独立执法。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只限于本行政区,转嫁污染屡禁不止,跨界跨区域流域污染加剧。

环境的行为是短暂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长期的,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灾难。国内外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绝对不能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道路。

首先,我们要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常言道,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环境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但究其实质而言,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一是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加快落实重大环境科技专项,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不断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要实施排放总量控制,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完成总量削减任务。四是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严格项目环评,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

其次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环境执法制度、机制、程序还不完善,执法能力相对薄弱,“环境执法难”在全国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一是加强环保立法,健全环境法规体系。当前,《环境保护法》正在进行修改,必须以此为契机,构建覆盖环保工作各个方面,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坚持严格执法,打造铁腕监管网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完备的环境保

护法律体系需要严格的执行来实现保护效益,要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执法监管,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实施跨行政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加大处罚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惩罚力度疲软,没有让污染环境者付出更大成本。当前必须加重罚则,对拒不改正的企业,可以依法责令停产或者取缔,对造成重大污染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要构建环保长效机制。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尴尬境地,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治理环境污染,但是污染问题依然照旧,一些地区甚至还有加重趋势。因此,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于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各级财政要把环保投入列入年度预算,保持合理增长。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贸易、信贷、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引入市场机制,用好经济杠杆。污染治理不能单独依靠法律和行政力量推动,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是长久

之计。四是健全检测体系,织密防控网络。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建立快速高效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对于雾霾天气的思考(精选多篇)[本文共942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